首页  论坛概况  议程安排  会议报道  参会成员  绿色经济发展专栏  东南亚研究院  绿色经济发展研究院  简介 
 

绿色经济发展专栏

 咖啡之都 
 世界茶源 
 景迈山文化申遗 



 
当前位置: 首页>>绿色经济发展专栏>>普洱绿色经济产业>>世界茶源>>景迈山古茶林
普洱景迈山古茶森林简介

普洱景迈山古茶林位于普洱市澜沧县惠民镇东南部,北纬22°10'26''、东经100°28'49'',距普洱市中心城区237公里,距澜沧县城74公里。分布在景迈、芒景、芒云3个行政村范围内,涉及15个传统村落,1495户6128人,主要居住着布朗族和傣族两个世居民族。

普洱景迈山古茶林是以森林生物多样性为依托,以具有千年以上历史的山地人工栽培型古茶林为主体,以乔、灌、草立体机构的林下种植技术为核心,以丰富的茶文化和民俗文化为特色,见证茶叶发展历史、彰显和谐人地关系的杰出的山地混农林景观。是迄今为止国内面积最大、保存最为完整、历史悠久的栽培型古茶林,是一份珍贵的人类文化遗产,对研究我国茶叶发展史、古代茶树种植、古代茶业规模生产经营、古代茶叶贸易、茶艺与民族的关系等都有很高的历史价值和科学研究价值。

普洱景迈山古茶林目前规划申报的总面积17704.5公顷(约177平方公里,26.55万亩),其中:遗产区面积为6508.27公顷,包含景迈大寨、糯岗、勐本、芒埂、老酒房、芒景上寨、芒景下寨、翁基、翁洼、芒洪10个村寨,攻击1248户5119人;缓冲区面积11196.23公顷,包含南坐、笼蚌、班改、那耐、芒云老寨5个村寨,共计246户1009人。遗产区、缓冲区内的村寨都实现了通路、通水、通电、通电话、通电视。

据当地傣文石碑记载,普洱景迈山古茶林具有1300余年的种植历史,是世界少见的人工栽培型古茶林,是茶文化的发源地之一。现有2.8万亩古茶林,有古茶树320余万株,可供连片采摘面积16100余亩,年均产量270余吨;有生态茶源31100余亩,年均产量600余吨。茶叶生产合作社63个。古茶林集中分布在海拔1250-1550米之间的山地上、村寨周边、次生林中。年降雨量1800毫米,年平均气温19.4°C,无霜期345天。这里的茶树大部分树冠挺拔,枝叶茂密,品种优良,具有发芽早、叶质柔软、厚实肥壮、白毫丰满、内含丰富等特征,具有清热解毒、消食健胃、消除疲劳、防治心血管疾病等功效,是天然的保健饮品。

普洱景迈山古茶林地区以布朗族、傣族为主,同时还居住着哈尼族等少数民族,传统文化主要体现在宗教信仰、传统茶文化和文化遗址上。在宗教信仰方面,布朗族和傣族两个民族在远古时期都信仰万物有灵论,表现为自然崇拜和祖先崇拜,这种信仰传承至今。与茶有关的重要节日有每年傣历十二月的山神祭祀、公历四月份布朗族的山龛茶祖节等;在传统茶文化方面体现在少数民族在长期的生产、生活中,种茶、制茶、卖茶、吃茶、饮茶、祭茶的过程形成的丰富多彩的民族茶文化,它具有浓厚的民族特色,是中国茶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景迈山遗产区在宗教文化的影响下保存有较为丰富的历史文化遗迹,包括有距今已有800年历史的芒洪八角塔、唉冷祭茶魂台遗址、七公主坟、翁基古寺和古柏、萨迪井(七树神泉)、芒埂佛寺、勐本金塔、糯心湖、蜂神树、帕哎冷寺等。

2012年9月,普洱景迈山古茶林被联合国粮农组织公布为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GIAHS)保护试点;2012年11月,成功入选《中国文化遗产预备名单》;2013年5月,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版权所有:Copyright © 普洱学院  2013 Puer University  地址:云南省普洱市学苑路6号  邮编:665000  信息中心维护  滇备ICP:53080203302014 云教ICP备 1112011

欢迎您是 位访问者!